在線溫濕度檢測儀檢驗規范
一、檢驗目的
確保在線溫濕度檢測儀的測量數據準確可靠,符合環境監測要求,為生產、存儲、科研等場景提供有效數據支持,保障設備長期穩定運行。
二、適用范圍
適用于所有在線式溫濕度檢測儀,包括但不限于:
工業環境監測設備(如車間、倉庫)
農業溫室大棚監測系統
醫藥、食品行業潔凈室監控設備
博物館、檔案館等文物保護場所的溫濕度記錄儀
三、檢驗條件
環境要求
溫度范圍:15℃~35℃(覆蓋常規使用場景)
濕度范圍:30%RH~70%RH(避免極端濕度影響傳感器性能)
氣壓:標準大氣壓(86kPa~106kPa)
避免強電磁干擾、振動或腐蝕性氣體環境。
設備要求
標準源:
溫度標準源:精度±0.1℃,穩定性≤0.05℃/h(如高精度恒溫槽)。
濕度標準源:精度±1.5%RH,穩定性≤0.5%RH/h(如飽和鹽溶液發生器或精密露點儀)。
輔助工具:
多通道數據記錄儀(用于同步采集標準源與被檢設備數據)。
絕緣電阻測試儀(檢測設備絕緣性能)。
校準軟件(支持數據導出與分析)。
四、檢驗項目與方法
1.外觀與結構檢查
檢查內容:
設備外殼無破損、變形,標識清晰(型號、編號、校準日期)。
傳感器探頭無污染、腐蝕,連接線纜完好。
顯示屏或接口功能正常(如觸摸屏響應、數據傳輸指示燈)。
判定標準:符合設備設計規范,無影響使用的缺陷。
2.絕緣電阻測試
測試方法:
使用500V絕緣電阻測試儀,測量設備電源輸入端與外殼間的絕緣電阻。
判定標準:絕緣電阻≥20MΩ(符合GB4793.1-2007安全要求)。
3.示值誤差檢驗
溫度檢驗:
檢驗點:0℃、25℃、50℃(覆蓋低溫、常溫、高溫區間)。
方法:
將被檢設備與標準溫度源置于同一環境,穩定30分鐘。
記錄標準源示值與被檢設備顯示值,重復3次取平均值。
判定標準:
允許誤差:±0.5℃(高精度設備)或±1.0℃(普通設備)。
示例:標準源25.0℃,被檢設備顯示24.8℃~25.2℃為合格。
濕度檢驗:
檢驗點:30%RH、50%RH、80%RH(覆蓋低濕、中濕、高濕區間)。
方法:
使用飽和鹽溶液發生器或精密露點儀生成標準濕度環境。
穩定1小時后記錄數據,重復3次取平均值。
判定標準:
允許誤差:±3%RH(高精度設備)或±5%RH(普通設備)。
示例:標準源50.0%RH,被檢設備顯示47.0%RH~53.0%RH為合格。
4.重復性檢驗
方法:
在25℃、50%RH條件下,連續測量6次,計算標準偏差。
判定標準:
溫度重復性≤0.2℃。
濕度重復性≤1.0%RH。
5.響應時間檢驗
方法:
快速改變標準源溫濕度(如從20℃升至30℃),記錄被檢設備顯示值達到穩定值90%所需時間。
判定標準:
溫度響應時間≤15秒。
濕度響應時間≤30秒(高濕度環境可能延長)。
6.數據傳輸檢驗
方法:
通過4G/WiFi/RS485等接口傳輸數據至云端或本地服務器,檢查數據完整性、實時性。
判定標準:
數據丟失率≤0.1%。
傳輸延遲≤5秒(根據應用場景調整)。
五、檢驗周期
首次檢驗:設備安裝調試完成后進行。
周期性檢驗:
高精度設備:每6個月檢驗一次。
普通設備:每12個月檢驗一次。
特殊情況:
設備維修、更換傳感器或遷移安裝位置后需重新檢驗。
使用環境惡劣(如高溫高濕、強腐蝕)時縮短檢驗周期。
六、檢驗結果處理
合格判定:所有檢驗項目均符合判定標準。
不合格處理:
單項超差:調整或維修后重新檢驗。
多項超差或無法修復:停止使用并報廢。
記錄與報告:
填寫《在線溫濕度檢測儀檢驗記錄表》,包含設備信息、檢驗數據、結論及處理意見。
檢驗報告需由授權簽字人審核,保存期限≥5年。
七、注意事項
檢驗前確保設備已預熱至穩定狀態(通常30分鐘以上)。
避免在檢驗過程中觸碰傳感器探頭,防止人為干擾。
檢驗后恢復設備至原始工作狀態,并記錄環境參數。
定期對標準源進行溯源校準,確保其準確性。